红谷蝽

Gonopsis coccinea   Westwood
   

  45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成虫:体长12.0—17.0毫米,宽8.5—9.5毫米。淡红褐色,全体具黑色刻点,除小盾片色泽较鲜明外,其余部分显暗。头部较狭,呈细三角形,两侧叶前伸,在中叶之前左右相接。复眼红色,触角淡黄,第4节端半色深。喙短粗,长未达前足基节。前胸背板前侧缘细锯齿状,两侧角尖长,并向前上方斜伸,伸出部分后缘的长度远大于翅革片与爪片基部长度之和;背板表面密生黑刻点,前半较浓密,后半较稀疏。小盾片呈鲜明的淡红黄色,表面皱状,前、侧缘稀生少数黑刻点,其表面的淡色纵纹不像谷蝽G. affinis (Uhler)那样明显;(谷蝽小盾片上清晰可见三条纵贯全长的淡黄色纵纹,纵纹两侧常呈淡白色齿状绉纹)。翅革片密布黑刻点,膜片透明,翅脉周缘为淡黑色细线。足淡红黄色。仅腿节具较少的细刻点。腹面色淡,密生黑刻点。
若虫:五龄体近长方形,淡黄褐色,周缘具黑边。体长12.0—16.0毫米。头三角形,侧叶前伸,于中叶之前呈小分歧状,中叶及侧叶外缘具稀疏黑刻点。前胸背板前缘内凹较深,两侧缘弯弧状,具不整齐的小齿,两后侧角指状后伸,后缘呈波状,背板中央及侧后缘生粗黑刻点;翅芽短,伸达第3腹节后缘。小盾片具黑粗刻点。腹部侧接缘边黑,具细锯齿,表面具黑粗刻点。腹背中央色淡黄,具粗黑刻点,其余大部分光裸。腹背臭腺孔两对,深褐色,分别位第4、5与第5、6节之间。腹面淡黄色。

生物学

云南西双版纳4—5月可采到成虫,6月中、下旬可见4—5龄若虫,7月全为成虫。多聚集在寄主茎杆上取食,抽穗后则喜集穗部,遇惊扰即迅速坠地假死,随后逃走。

国外分布

缅甸,印度。属东洋区系。

国内分布

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)

经济意义

主要危害水稻、香茅、甘蔗等禾本科植物。